3)第111章 致命的总是细节_靖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着灭族的危险去谋反?

  马上就是另一个边镇重臣的杨一清是这番话里被怀疑的对象,这是皇帝的不信任,还是激将?

  杨一清却回答道:“臣已有奏对,边镇良将多矣!若尽数不致埋没,京营何愁无将?然京营诸将之选,当慎之又慎。武定侯言臣亦有建言重任,臣请以勋臣为帅、以边镇荐举之人为将,三载成军、五年能战!另再兴武学武举,则后继有人,京营、边镇俱无忧矣!”

  但皇帝摇了摇头:“朕之忧,非忧内患,内患何足道哉。然边防亦堪忧,朕手里,不能只靠着边军一张牌。再有北虏兵锋直指京师之患,朕到哪里去找另一个于忠武公?”

  用的字词更多,有些还很新鲜,但挺准确。

  杨一清看向了皇帝。

  他们的世界是斑斓的、艳丽的。只有经历了很多事之后,他们再看向世间时,那眼神就仿佛蒙上了什么。

  朱厚熜在他们诧异的目光中拍了拍巴掌:“好!非常好!这国策会议如果不能点破一些实际问题,也终究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。勋臣子弟、边镇将种,盯着这京营重任的人确实很多。先兵后将,而后如臂指使。成军之前,杨一清,你可保朕无忧?”

  而毫无疑问,皇帝也掌握这国策会议形成的最终决议,包括方案是什么样的,由那个内阁大臣来领办,后续如何汇报进度并检查。

  朱厚熜静静地看着他。

  皇帝是这个会议的主导者,他控制着议题——虽然将来有了事涉诸部而不决则决于国策会议的原则。

  可他不能太过于敏感,因为皇帝在一整天的会议里讨论确定了重设三大营、改革皇庄皇店方案之后说的那句话。

  这国策会议就是皇帝谋划出来的,他难道没考虑周全吗?

  现在杨一清这么说,许多人细细想了想之后也不由得缓缓点了点头。

  皇帝却在开启这个话题之后首次开了口:“边镇是重中之重,重设三大营不能让边防空虚。然而京营问题重重,如果没有合适的将领、可行的练兵方法、可靠的后勤保障,那么京营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解决?”

  如果缺了重臣的配合,哪个藩王、哪个权奸能起事?

  那蒙上的什么,有的是造成更多疑惑的纱帘,有的是看来赏心悦目的面具。

  杨一清先抿了抿嘴。

  悬而未决的首席御书房伴读学士!

  尽量保持满员六人的内阁大臣各领事务!

  国策会议参会重臣的特权!

  继皇帝初次视朝后空出的诸多官职后,这才是自上而下会让整个朝堂重臣流动起来的一股大潮。

  只是先试行三年。

  郭勋眯了眯眼盯着他:文臣果然还是不能一条心!

  所以,边镇重臣恐怕只能参加每三年一次定长策的会议,至多也只能每年参加一次定年策的会议。

  所以皇位目前是稳的,京营并不急。

  愚

  请收藏:https://m.jq9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