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十七章 去,还是留?_我和崇祯有个约定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陆扬苦笑着摇摇头。

  “老夫才真是看不透你呢”,周顺昌笑道,“每隔几日,记得来这周园找老头我聊聊天,我一个赋闲之人,难得有个聊得来的小友。你可不能见色忘友,不然,老夫非要去李府寻你不可”。

  “好了,好了,记住了”,被说中心事的陆扬,大窘之下,落荒而逃,背后还传来周顺昌爽朗的笑声。

  “贤婿啊,还有一个多月,就要县试了,你准备得怎么样了前段时间,为了老夫的事情,耽误了不少精力,这阵子可得赶紧补回来啊”,只要还没有解除假婚的婚约,虽然有些别扭,他们仍旧只能翁婿相称。

  “劳泰山挂心,您上次拿过来的书,我匆匆间,都看了一遍了,兴许差不多了”陆扬犹豫道。他现在觉得文凭不是那么急,现在最急的是,解决手头没钱的问题,这几天,他都在为生计发愁,他可不喜欢吃白饭的感觉,那会让他产生一种挫败感,甚至会让他在李家小姐面前,都有一种不自觉的不自信。

  “看了一遍”李教谕惊讶道,“才一遍啊,那哪行啊不说默诵于心,至少也要看得滚瓜烂熟才行。”

  “我觉得好像还行吧”,开玩笑,且不说四书五经,乃至十三经注疏,都是自己前世读书时,认认真真读过了的,对这些古典文献,早有一定的研究。前辈子,自己最大的天赋是什么是令人惊叹的记忆力与领悟力。若非靠着这惊人的天赋,又哪能从一个小县城里,考到著名高等学府,又考上研究生,再取得海外名校哲学博士学位呢。对于陆扬而言,读过一遍,如果是泛泛而读,则基本上能记住大概要点,如果是精读,则基本上已经能复述其内容了。至于“四书五经”,在上辈子的哲学课程中,属于已经反复研读过的文献,早已经是烂熟于心了。

  “你自己觉得还行”李教谕略感郁闷道,同时,心里暗道:便让我来提点提点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吧,学问不是小事,可不是有点完,李教谕便先后从“四书”的论语中摘出“八佾”、“雍也”中的部分章句考校起陆扬。

  这些提问,对陆扬而言,简直是小儿科,陆扬对答如流。李教谕便又从孟子大学中庸里出题,也被陆扬逐个答上。陆扬作为哲学博士,对这些经典,不仅对其本经与朱熹的章句很熟,还读过后世那么多名家学者的集注汇纂,对古往今来的各种注疏,都有所涉猎,现在一一答来,确实如数家珍,不费力气。

  李教谕被陆扬弄懵了,但还是有点不服气,便使出了杀手锏,拿出最为晦涩难懂的尚书,想为难陆扬:“语孟学庸四书,乃儒家入门之学,你懂了,倒也不稀奇,不知对于尚书,可知一二”李教谕还就不信了,陆扬这小子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,难不成

  请收藏:https://m.jq9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